教師成長文章:基本諮商晤談技巧
基本諮商晤談技巧蕭玉伶 個別諮商是輔導人員使用專業的方式進行諮商輔導工作。在學校裡,導師及任課老師往往比輔導教師有更多的機會直接接觸到學生,相對也會需要對學生做初步評估及教育的工作,以下是一些基本諮商技巧的介紹與運用: 一、破冰(Ice-breaking) 在進入問題之前,可以進行一些打破僵局的對話,即使只是短短的一兩句類似問候的話語,有時不但可緩和學生的情緒,也可加強建立與學生的關係,使其更容易說出自己的困難處。 例: 「現在天氣變冷了,有沒有多穿點衣服呢?」 「阿毛,你剪頭髮了喔!感覺變清爽了呢!」 二、切入正題 暖場了之後,便可切入正題,如果學生為非自願前來,可明白告訴學生找他來談話的目的,也可說明自己的角色及立場。例如:「我找你來是因為前天你在廁所抽煙被記過,銷過的部分你可能需要申請勞動服務,但我想要跟你討論如何避免下次再被記過?」。 如果學生是主動來求助,便可傾聽學生的問題點,了解學生的想法、感受,及期待,討論及澄清教師可提供的協助。 三、行為態度 與學生談話的過程中,不管是下課10分鐘,或是整節課,對學生保持專注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讓學生可以感覺到教師的關心。 (一) 生理專注:利用身體語言及聲音變化表達 1. 面向學生,以學生為主,盡量不要一邊做自己的事情,一邊聽學生說話。 2. 保持適當眼神接觸,不需要緊盯著學生看,但也不可看都不看學生一眼。 3. 保持輕鬆自然、開放的姿態與表情。 (二) 心理專注:積極傾聽 1. 傾聽學生口語表達的內容,盡量不要讓一些對學生的刻板印象或先入為主的想法影響到當下與學生的談話。 2. 可藉由觀察學生的肢體動作去輔助瞭解學生目前的狀態。 四、晤談中的技巧使用 諮商輔導性的談話主要是引導學生談話,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而不是對學生「訓話」,因此,談話的技巧及時機有時顯得分外重要。 (一)發問 1.多用開放式問句,少用封閉式問句: 例如:「你做完這件事之後,覺得很高興是不是?」這是一句封閉式問句,學生只能回答「是」,或者「不是」,也許他除了高興或不高興之外,還有其他想法,不如改用「你做完這件事之後,有什麼感覺?」如此可引導學生說出較多的想法與感受。 2.問話要簡單清楚,使學生容易瞭解。 3.少用「為什麼」問句: 使用「為什麼」問句常帶有責備口吻。例如「什麼事情使得你遲到呢?」會比「你為什麼常遲到?」來得讓人感受好些。 4.發問之後,等待及傾聽學生回答,不要再外加敘述,有時會讓學生感到有壓力。 (二)具體(Concrete) 協助學生清楚明瞭的表達他的經驗或行為,而不是漫無目的或是抽象籠統的漫談。 例如:「你說別人都不喜歡你,能舉個發生過的例子嗎?」 「你說他們都喜歡跟你過不去,什麼事讓你覺得他們跟你過不去?」 (三) 同理心(Empathy) 1. 積極的傾聽和敏銳的觀察。 2. 設身處地對學生的狀況感同身受。 3. 適時表達教師自己的體會和瞭解。 4. 同理非同情亦非同意。 (四) 引導自我探討 教師可用發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對問題作更深入的探討。同時,教師也可以提供一些建議及看法,通常也可以協助學生更多元的去看這件事情。 例如:「有沒有想過可以做些什麼讓事情變得不一樣?」 「有沒有可以讓我們用別的方式來看這件事情的方法?」 (五) 自我揭露(Self-disclosure) 教師可適時的將自己的感覺、想法、行為,或經驗與學生分享,以增進學生對自己經驗及行為後果的瞭解,有時也可與學生拉近關係,提供學生實際可行的作法。 例如:「老師在你這樣的年紀的時候,也覺得大人都不瞭解我的感受。」 技巧的運用僅是輔助,最重要的是輔導者專注關心的態度,輔導是交心的工作,相信您的用心,學生可以感受的到!
引用:http://210.70.190.178/~lcs/dyna/webs/index.php?account=guidance&mod_area=15&id=871 |